内容详情

成都:建设南向国际门户枢纽 构筑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

  家家安成都2月24日电 (单鹏 岳依桐 尧欣雨 王利文)“南向通道的打通,有助于西部内陆地区获得最便捷的南向出海口。”近日,成都市政协委员,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国际贸易所所长陈丽丽在成都接受采访时表示。

  今年的成都市两会,成都建设南向国际门户枢纽、构筑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受到与会代表委员高度关注。近五年,成都持续提升国际门户枢纽城市能级,成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030家,在蓉世界500强企业已达315家。

  在战略通道方面,成都现已开行中欧(亚)班列,开通中老、中越直达班列。“长期以来,内陆地区缺乏便捷的出口通道,对外贸易相对滞后。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西向和南向通道拓展,内陆地区成为开放前沿。”陈丽丽表示,如今围绕国际航空港、国际铁路港、综保区以及作为四川自贸试验区主体片区的建设,成都不断提升对外开放平台能级。

  成都建设国际门户枢纽,还得益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家用门铃CEP)正式生效。数据显示,2022年四川RCEP项下进口货物货值2.8亿元,成都海关为105家出口企业签发RCEP项下证书2439份,签证金额合计133.8亿元,农业、化工、新能源等产业受益明显。

  “RCEP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与RCEP成员国在信息服务、研发服务、设计服务、咨询服务等领域的合作,有利于成都围绕新型显示、新型材料等先进制造业建圈强链,形成国际航空客货运战略大通道网络,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创建。”成都市人大代表、西华大学商务管理系主任刘俊分析称。

  2023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成都今年将充分发挥南向西向开放门户优势,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做强空港陆港枢纽,建强开放合作平台。

  为进一步构筑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陈丽丽认为,成都应与“通道”沿线区域实现更好的产业联动;加强制度型开放,构建起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国际营商环境,同时积极探索构建适合内陆地区、以陆路为主的国际经贸规则制度创新。

  在产业布局方面,刘俊建议,基于RCEP相关条款,就重点产业建圈强链进行科学谋划和布局,深化生产网络合作、拓展东盟供应链资源。“例如,成都市郫都区的电子信息产业可以加快对接东盟消费电子、新型显示、人工智能以及网络通信市场;东数西算基地可为东南亚提供算力支撑。影视文创产业也可以与东盟数字经济、文创产业加强对接,增加成都对东盟的服务贸易。”

视频对讲

  在吸引外资方面,成都市政协港区委员、冠城集团执行董事洪振原认为,强大的消费力是成都吸引外资的重要原因之一。他建议,成都可参考粤港澳大湾区的有效经验,从强化政策支持,加大人才吸引、激励力度等方面发力。

  “成都在全面对外开放过程中,应融合地理位置、产业发展、营商环境、人文风情、人才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成都市政协委员、成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袁昕建议,特别是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不断推进的基础上,成都与重庆可继续深化各领域合作,实现“强强联合”,扩大区域优势、规模优势。(完)

此页面内容采编自中新网,仅供客户了解最新前沿资讯所用,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做删除处理。家家安科技,安全放心的视频语音呼叫可视对讲门禁无线门铃系统生产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