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穿越“地质博物馆”,兰张三四线铁路兰武段新乌鞘岭隧道贯通

  家家安兰州11月6日电 (董桓民 马丽君 蔡立志)6日上午,随着最后一榀拱架安装完成,新建兰张三四线铁路兰武段新乌鞘岭隧道历时1226天全断面胜利贯通,为兰张三四线铁路早日建成通车奠定坚实基础。

  兰张三四线铁路贯通古丝绸之路的黄金地段——河西走廊,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十二五”“十三五”铁路发展规划的重大项目。全线贯通后,将成为兰州至新疆方向继兰新高铁之后的第二条高铁通道,有助于加强陆桥通道与京兰通道的连接、完善甘肃省西部地区高速铁路网布局、促进甘肃省河西走廊快速客运通道的形成。

  新乌鞘岭隧道,位于兰武二线既有乌鞘岭特长隧道东侧270米至500米之间,全长17.125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小时,为双线隧道,是全线最长的特长隧道,是我国第三代穿越乌鞘岭的隧道,也是我国第一座利用既有斜井施工并利用既有线通风的隧道。

  乌鞘岭地处祁连山脉北支冷龙岭东南端,平均海拔3000米,年均气温零下2.2℃,全年冬期施工时间达7个月,高寒缺氧、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地质与水文条件复杂,施工难度相当大,有“中国地质博物馆”之称。

  中国铁建首席专家、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李国良说:“新乌鞘岭隧道设计中充分运用了铁一院近几年在软岩变形科研方面的研究成果,通过采取调整仰拱曲率、加大预留变形量、径向注浆、双层支护、机械化施工等措施,有效地控制了隧道变形,由于变形造成需要拆换处理的段落控制在了1%以内,设计非常成功。”

  新乌鞘岭隧道穿越四大区域性大断层,最大埋深940米,存在突泥、涌水、岩爆的风险。该项目建设者克服地质结构极度复杂、安全风险高、施工难度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脆弱等诸多压力,提前完成了隧道贯通任务。

  为应对项目所在地的高寒气候和冬季施工要求,中铁三局、中铁十五局参建团队在兰州工程建设指挥部的带领下,对拌和站、钢构件加工厂生产区均实施全封闭管理,采取地面敷设供暖管线等有效方法,确保冬施期间料仓温度达10氏度以上,混凝土出机温度达15氏度以上。

  为应对隧道软岩大变形围岩和断层破碎带施工,两家施工单位分别成立专家组,开展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技术攻关,优化开挖工法。先是通过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和使用先进的钻注锚多功能一体机进行超前预加固,控制围岩变形;然后通过悬臂掘进机施工隧道软岩大变形段,并采tuya可视对讲取加强支护等有效措施,确保大变形段“一次成洞,一次成形”,最后再利用监控量测等信息化手段进行数据分析,以确保施工安全,成功破解了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的施工难题。

乌鞘岭地处祁连山脉北支冷龙岭东南端,地质与水文条件复杂,施工难度相当大,有“中国地质博物馆”之称。 蔡立志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兰州工程建设指挥部大力推行智慧工地建设,通过深化智能建造、智能装备、智能运营技术创新建立项目生产指挥中心,通过引入“BIM+GIS”、远程监控、人和设备芯片定位、预警管理系统和VR体验等高科技管理手段,有效整合了12项管理功能,在安全质量管理上实现隧道掌子面重点区域和关键工序高风险点管控智能化、可视化、动态化,极大提升了项目质量、安全、进度、环保、物资设备等综合管理水平。

  新乌鞘岭隧道地处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饮用水源保护涂鸦可视对讲地,为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及饮用水源,项目对施工便道两侧、隧道洞口裸露区域全部进行了绿化;生活区、拌和站建立了雨污分离系统;拌和站安装“废水废渣分离回收绿色施工系统”,对生产混凝土产生的废水废渣进行处理等。

  兰张三四线铁路由甘肃省铁投集团和兰州铁路局作为出资人代表出资建设,由兰州铁路局兰州工程建设指挥部建设管理。该铁路建成投入运营后,兰州至张掖间将实现3小时之内通达,这对于完善我国高速铁路网布局、助力西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完)

此页面内容采编自中新网,仅供客户了解最新前沿资讯所用,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做删除处理。家家安科技,安全放心的视频语音呼叫可视对讲门禁无线门铃系统生产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