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中国去年新增城镇人口创26年新低,乡村人口70年来首次低于5亿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历史阶段,我国城镇化进程面临增速换挡。截至2021年底,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提升至64.72%。

  第一财经记者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与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数据梳理发现,2021年我国新增城镇人口1205万人,创下26年来新低。2021年我国城镇化率提升0.81个百分点,提升幅度26年来首次低于1个百分点。另外,中国乡村人口70年来首次低于5亿人。

  新增城镇人口创26年新低 乡村人口70年来首次低于5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率快速提升。

  数据显示,1978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17.92%,1981年该数据首次突破20%,到1996年首都突破30%,达到了30.48%。也就是说,我国城镇化率从20%到30%,用了15年时间。1996年后,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2003年城镇化率超过了40%,城镇化率从30%到40%,仅用了7年时间。

  到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也就是说,我国城镇人口历史上首次超过了乡村人口,城镇化率从40%到50%,用了8年时间。2017年我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60%,城镇化从50%到60%,仅用了6年时间。

  从城镇人口数量来看,我国城镇人口仅为17245万人,彼时我国乡村人口数为79014万人。1981年我国城镇人口首次突破2亿大关,1990年城镇人口首次突破3亿大关,1998年超过4亿人,2002年超过5亿,2007年超过6亿,2012年超过7亿,2016年超过8亿,2020年超过9亿。

  从乡村人口总量来看,1978年为7.9亿人,其后一段时间,虽然大量乡村人口流入到城市,乡村人口占比在不断下降,但由于出生人口总量较大,总人口增长较多,因此除了在个别年份有所下降外,一直到1995年,乡村总人口仍处于缓慢增长过程中。数据显示,1995年乡村人口达到了85947万人。

  1996年后,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以及总人口增速放缓,乡村人口规模处于不断下降的态势。至2000年,我国乡村人口跌破8亿大关,2009年跌破7亿大关,到2015年跌破6亿大关。2021年我国乡村人口为49835万人。第一财经记者查阅历年数据发现,这也是我国乡村人口70年来首次跌破5亿大关。

  人口专家、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教授对第一财经分析,伴随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大批农业转移人口进入城市工作,成为在城市里生活工作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快速提升。1978~1995年之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每年的提升幅度,大多数时间都在0.5~1个百分点之间;1996~2006年,每年的提升幅度都在1.2~1.5个百分点之间;2007年以来提升幅度加速,每年的提升幅度大多数时间都在1.5个百分点以上,2011年达到了1.88个百分点,为史上最高;但2017年以来,每年提升幅度都在下降,及至2021年跌破了1个百分点,为0.81个百分点。

  “这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董玉整告诉记者,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进展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基数大,年增长率也必然会出现放缓。从全球发展实践来看,即使是最发达的国家也不是100%城镇化。

  其次,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乡村人口就地就业发展,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特别是在全国实现脱贫目标之后,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城乡差距、工农业收入差距逐渐缩小,农民进城务工的动力相对减弱。

  此外,新冠疫情也有影响。董玉整说,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暴发,影响了农业转移人口向城市流动,客观上减少了基于人口流动的常住人口的规模。

  董玉整说,从常住总人口变化来看,近年来,常住人口总数的年增加幅度在逐年缩小医护对讲。全国总人口在2017年达到14亿以来,到2021年才达到14.13亿,4年才增加1249万,平均每年才增加312万人,实际上2021年净增人口才48万人。总人口增长放缓,新增的城镇人口也会放缓。

  在户籍人口第一大省河南,全省城镇化率增幅自2019年达到1.77个百分点后,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两年增速放缓。河南省统计局的分析指出,影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三个主要因素为:城镇地域扩张、城乡人口迁移流动和城镇人口自然增长。2021年河南这三方面的增长因素都在减缓。

  其中,在城乡之间人口迁移流动方面,河南省统计局的分析指出,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乡村人口的减少,乡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进城增量逐渐下降。同时,县域经济的发展、产业集聚区的持续壮大也吸引了当地乡村人口就近就业创业,另外,2021年河南新冠疫情多轮、多地爆发也影响了经济发展,尤其是住宿餐饮等服务业用工减少,这些都造成乡村人口向城镇转移速度放缓。

  未来走势如何?对楼市有何影响?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历史阶段,城镇化进程面临增速换挡,城镇化将从快速发展后期转向平台发展期。那么,未来我国的城镇走势如何?未来城镇化的侧重点在哪里?

  城市化专家、民盟中央经济委副主任冯奎对第一财经分析,在未来二十年,城镇化率仍会提升,但总的来说,速度越来越慢。在此过程中,反映城镇化率质量内涵的指标越来越重要。因此未来要更加关注进城农民工在大城市直接落户的比例、人口在不同城市之间流动的顺畅程度、城镇人口在乡村长期居住就业的权利等方面。

  冯奎认为,人口流动能产生活力、产生更高的效率,同时自由流动迁徙就是人口的一项权利。在这些方面,城镇化都有巨大的潜力空间。

  董玉整认为,经过了较长时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快速增长之后,城市发展的重点将不再是单纯的人口规模扩展,而是要更多关注城市的生活品质、舒适度、产城的融合度等,要投入更多精力建设高品质的城市和乡村。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分析,当前,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都已经很高了,接下来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城镇化的质量,未来要加快住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业领域补短板,加大公共产品供给,让外来务工人员加快市民化,更好地融入城市,这样也有利于当地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

  在人口的区域流动方面,未来将呈现哪些变化?冯奎分析,未来我国人口流动将呈现几个重要趋势,一是人口继续向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区域流动;二是外出农民工返回家乡所在省会、地级市和县城,就近就地城镇化的比例有所增加;三是县城的重要载体作用得到一定显现,部分县城发展壮大成为中等城市;四是因各种原因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城市人口将稳步增加。

  “一定程度上,人口流动原先是较为单一的乡-城之间、小城镇向小城市、中大城市方向流动,未来则是多种方向的流动。”冯奎分析。

  随着城镇化增速的换挡,广受关注的楼市也会发生变化。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城镇化率达到了64.7%后再往上提升,本身的提升速度会放缓,不可能长期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对于我国楼市来说,城镇化率不断提升所带来的人口红利依然存在,只是相比于以往来说,这个红利体现得没有那么明显。

  另一方面,城镇化率代表着总需求变化,而人口流动关系到各地实际需求变化。张波说,今年以来,很多城市放松了楼市调控政策,但放松后效果不尽相同,其本身与人口变化流动有关。人口流动的人脸识别门禁变化代表需求,因此整体来看,在城镇化率上升幅度不断下降的情况下,人口净流入常年位居前列的城市,房地产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此页面内容采编自中新网,仅供客户了解最新前沿资讯所用,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做删除处理。家家安科技,安全放心的视频语音呼叫可视对讲门禁无线门铃系统生产厂家。